国赛一等奖+1 | 西安翻译学院工科学子战巅峰!
|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

近日,2025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圆满收官。在这场汇聚全国近500所院校、3100支团队的激烈角逐中,西安翻译学院学子凭借硬核实力,一举斩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其中,由信息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杨龙龙、李济祥、雷佳尧三名学生在彭丽娟、郭玲两位老师指导下组建的“价驭未来队”荣获国赛一等奖,更是凭借出色表现跻身全国12强,不仅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成绩,更实现了获奖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飞跃,标志着学校在数字建筑领域的教学与实践水平迈上新台阶。
多元聚力|青春团队铸就夺冠基石
团队成员虽同属工程管理领域,却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团长杨龙龙沉稳冷静,具备出色的统筹全局能力,在软件操作和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如同团队航行的舵手,把控着前进的方向;成员李济祥思维敏捷,对计量计价规则有着深入钻研,总能提出创新思路,为团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雷佳尧勤奋踏实,对细节有着严谨苛刻的追求,在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上展现出独特天赋,为团队的精细化操作提供坚实保障。这种专业与性格上的完美契合,如同精密拼图,让团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迅速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团队组建初期,成员们虽怀揣对数字建筑的热情,但彼此并不熟悉。然而,他们很快发现,每个人的优势都能弥补他人的不足。雷佳尧作为初次参赛选手,面对陌生比赛内容和高强度备赛节奏,内心充满不安与迷茫,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跟上团队步伐。但在老师鼓励下,她勇敢踏出舒适圈,将此次经历视为为未来铺路的机会。暑假期间,队长主动分享学习资料,雷佳尧每日跟着视频学习,从基础操作入手,逐渐发现自身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她如海绵般努力吸纳新知识,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正是这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让团队凝聚力日益增强,为夺冠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日砺剑|奋进征程书写青春华章
从校内选拔赛脱颖而出,到全国总决赛斩获一等奖,这支团队历经五个多月的漫长备战。这段征程,充满艰辛与挑战,却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备赛初期,面对陌生比赛内容和激烈竞争压力,团队成员深知唯有加倍努力,方能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于是,实训室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每天,除吃饭、睡觉和上课,他们将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备赛。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实训室,到夜晚灯火通明,他们沉浸在数字建筑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反复练习。软件操作作为比赛核心技能之一,为达到熟练精准程度,团队制定严格训练计划。从基础操作到复杂模型构建与优化,每一个按键功能、每一步操作流程,都经过无数次重复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为提高操作速度,他们开展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不断挑战极限。
然而,备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成员间曾因对比赛策略理解不同产生分歧。讨论比赛方案时,有人主张稳扎稳打、注重细节,有人则倾向于大胆创新、追求突破。面对分歧,他们没有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沟通和激烈讨论寻求共识。杨龙龙回忆道,每次有分歧时,大家都会坐下来阐述观点和理由,结合比赛实际情况和团队优势,共同制定最优方案。这种讨论不仅解决问题,还开阔思路,增强团队凝聚力。
除内部挑战,外部竞争压力也如影随形。初赛时,所在赛项有一千多支队伍参赛,竞争异常激烈。为脱颖而出,团队成员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指导老师彭丽娟和郭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仅在专业上给予细致指导,还在心理上关怀鼓励。彭丽娟老师常说:“不要把比赛结果看得太重,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得到成长。只要全力以赴,就没有遗憾。”老师的话语如暖流,温暖着团队成员的心,让他们有力量在面对剧烈竞争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巅峰逐梦|荣耀时刻绽放青春光彩
全国总决赛迎来各地的优秀团队,展开一场智慧与技能的巅峰对决。李济祥回忆,上午聚焦建设工程计量,他们沉着应对专业图纸解读,严守原则,在构件拆分与工程量核算中追求零误差。下午计价环节,团队迅速切换思路,依托BIM技术,对土建与安装工程招标控制价进行编制。他们快速分析清单信息,优化组价方案,进行价格测算,高效完成方案输出。
当比赛结束铃声响起,团队成员长舒一口气。他们知道已全力以赴,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愧于这段奋斗时光。当一等奖喜讯传来,实训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那一刻,所有辛苦和付出化作幸福的泪水,他们紧紧相拥,共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荣耀时刻,不仅是对他们五个多月备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青春梦想的华丽绽放。
筑梦未来|担当使命助力行业发展

这次比赛对团队成员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与蜕变。在专业知识方面,他们将书本理论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软件操作,对数字建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参与案例分析和研究,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在技能方面,操作熟练度和精准度达到新高度。备赛过程中,经过无数次训练和优化,他们能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工具,快速准确完成建模、计量、计价等任务。这些技能提升,不仅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也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完成从“选手”到“团队合作”的蜕变。杨龙龙学会统筹全局、协调团队成员关系,根据每个人优势分配任务,激发团队最大潜能,懂得用前瞻性思维规划比赛策略,带领团队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雷佳尧从最初的缺乏信心、从零开始,在团队支持和鼓励下逐渐成长,在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她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优势,懂得了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关怀。学校为团队提供广联达软件授权,解决备赛“装备”难题,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指导老师彭丽娟和郭玲在百忙之中为团队倾注大量时间与精力,不仅在专业上耐心引导、倾囊相授,还在战略和心理上关怀备至。比赛结束后,指导老师为团队准备蛋糕、零食等,用仪式感为他们庆祝胜利,让实训室变成温馨欢乐的空间。师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比赛感受,这种“亦师亦友”的珍贵关系,让团队凝聚力在喜悦与感恩中得到升华。

西安翻译学院团队在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当今时代,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逆转,数字建筑技术应用能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西安翻译学院作为积极转型发展的高校,通过参与高水平赛事历练师生专业技能,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建筑行业人才的专业建设打下铺垫。

“价驭未来”的故事,是西安翻译学院工科建设成果的缩影。它展示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工科专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将继续深化数字建筑技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前沿领域应用人才培育路径,助力建筑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续写西安翻译学院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李峙蓉 审核:张勇
— END —
|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dianshang/weishang/2025-11-12/23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