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 > 大学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

sxks114 大学 2025-08-08 15:45:29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西安培华学院2020届药学专业校友成倩用近十年时间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学术跨越,从培华实验室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再到即将启程的暨南大学深造她的成长轨迹始终烙印着培华“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印记。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1.png

 

 

药剂学课程与实践平台:科研兴趣的启蒙

 

2016年9月,成倩踏入西安培华学院的校门,在培华医学院的求学经历,是她学术生涯的重要基石。

 

课堂上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点燃了她对药剂学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关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学习,老师详细剖析了纳米技术在提高药物溶解度、增强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成倩对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情。她回忆,课程中关于脂质体、纳米粒等剂型的系统讲解,为其后续研究埋下种子。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2.png

 

成倩的学习笔记

 

成长的化学反应,发生在西安培华学院与空军军医大学的联合实践平台。

得益于与空军军医大学合作的实践平台,她在实习中接触到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前沿科研项目。她坦言,“实践平台提供的真实科研场景,不仅扎实了实验操作技能,更开拓了科研视野,为后续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3.png

 

在培华的学习生涯中,“通过不断努力攻读博士”的信念始终激励着她前行。

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老师们对科研的热忱,不仅让她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更坚定了成倩继续深造、追求更高学术目标的决心。“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我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攻读博士的梦想。”

 

三位教授与三个关键词:培华精神的具象化传承

 

医学院药学专业陈有亮、李元、方欢乐三位教授,以不同方式塑造着成倩的学术品格:陈有亮教授以严谨的药物研究态度,让她明白“科研必须解决真实问题”;李元教授指导的大创比赛备赛经历,让她领悟“科研需要团队拼搏”;方欢乐教授推荐参加全国药学服务技能大赛的经历,更让她意识到“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解决方案”。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4.png

 

若用三个词概括培华的塑造,“务实、拼搏、助力”最为贴切:

务实,体现在课程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药剂学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联合实践平台的操作训练,让她养成了“理论落地”的学习习惯;拼搏,源于医学院的氛围浸润——从实验室到竞赛场,老师与学生共同攻克难题的场景,让她始终保持“挑战自我”的科研热情;助力,来自校企资源的精准供给——无论是空军军医大学的先进设备,还是校友网络分享的深造经验,都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关键支撑。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5.png

 

成倩的实验室生活场景

 

从纳米递送到组织工程:学术方向的进阶逻辑

 

成倩凭借扎实学识与不懈努力考入桂林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硕士阶段聚焦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以5篇SCI论文(3篇一作)的成果叩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助理岗位,实现从校园到科研平台的跨越。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6.png

 

成倩发表的论文

 

在硕士阶段,她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和专注,跟随导师深耕“纳米药物递送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这一前沿领域。“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每一个实验我都反复验证,确保结果能够验证研究结果。”这段经历,让她清晰阐述了研究方向的延续性与创新性,激发了她对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的探索欲望。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7.png

 

成倩参加的学术会议

 

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硕的科研成果,她积极投身学术交流,并精心准备申博材料,终在暨南大学圆满完成了人生学术征途的接力。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8.png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9.png

 

成倩的硕博录取通知书

 

学术理想与建议:做“有用”的科研

 

对于未来,成倩的规划清晰而务实:通过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的研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她寄语培华学子:“培华不是知识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提升文献阅读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平衡专业学习与科研探索。学术道路没有捷径,但培华提供的资源足以支撑你们走得很远。”

 

培华不是知识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10.png

 

 

民办本科到211博士:西安培华学院学子成倩逐梦暨南大学博士纪实11.png

 

 

从长安到粤港澳,从药学本科到生物材料博士,成倩的学术履历上始终可见培华的印记——药学专业课程强调的“理论-实践-临床”闭环培养模式,联合实践平台提供的实习实践资源,校友网络在考研求职时的经验传递共同构成其成长的支撑体系。那些在药剂学课堂记下的笔记,在军队院校实习时校准的仪器参数,与导师反复修改的论文草稿,共同绘就出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图谱。

 

— END —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dianshang/weishang/2025-08-08/22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教育强国-阔步前行 立德树人 优先发展

陕西教育在线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610号

统计代码 | 陕ICP备2024022389号-1

Powered By 陕西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昊网软件技术支持